了,來到邁阿密的第一天,他就斷定這個地區(qū)擴展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最初,大多數(shù)的居民希望將城市命名為“弗拉格勒”,但被亨利·拉格勒堅定地拒絕了。于是1896年7月28日,邁阿密建立,擁有344名市民(其中23名是白人,181人是黑人)。到1900年,有1681人居住在此地;1910年,5471人;1920年29549人……
早期成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邁阿密經(jīng)歷了驚人的發(fā)展:早在十九世紀初,邁阿密當局允許賭博,并且在禁酒令的管制方面非常得松。于是,成千上萬的人從美國北方移民到邁阿密地區(qū),墮起了一片建筑繁榮,以前沒有人煙的地區(qū)從此高樓林立。最早建筑的一些大樓在僅僅修建十年之后就被推倒,以便給更大的建筑物讓路。大批進入該地區(qū)的建筑材料使得運輸系統(tǒng)超負荷運轉致使許多大樓的建設因此被推遲,使得這扎堆投機式的繁榮開始出現(xiàn)波動。不時有裝載著供給的船擱淺,堵塞港口。這些事件讓投資者有了一個思考的機會。最后嚴重的運輸擁堵使邁阿密市長不得不宣布“除了食品,所有裝載建筑物品的船只禁止入港”。1926年的“邁阿密大颶風(Great Miami Hurricane)”結束了這場經(jīng)濟泡沫。隨后,經(jīng)濟大蕭條到來,1930年代中期,邁阿密海灘的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使得邁阿密得到再次的發(fā)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政府利用邁阿密在國家東堗角的戰(zhàn)略地位,在其周邊建造了許多基地、給養(yǎng)以及通信設施。隨著戰(zhàn)后許多軍人回到邁阿密,到1950年,它的人口已達到50萬。
變革的邁阿密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濱海城市,運輸業(yè)、商業(yè)中心,海濱旅游勝地。市區(qū)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約38.1萬。市區(qū)沿比斯坎灣延伸19.2公里,寬13公里。港口深奧。這里雖因療養(yǎng)旅游而發(fā)展,但其中心在比斯坎灣對岸的邁阿密比奇。16世紀西班牙人在此發(fā)現(xiàn)有2000年歷史的印第安村莊。1821年歸屬美國。1896年設市,修建鐵路,疏浚港口,建起皇家帕姆飯店,旅游業(yè)興起。之后城市迅速發(fā)展。本市以工商業(yè)為主,主要工業(yè)部門有電子、電器、服裝、食品、塑料制品、裝飾品等,為全國第三大服裝中心,也是葡萄、水果等集散地。漁業(yè)亦盛。陸、海軍基地。為與拉美航空交通的中繼站。重要的金融中心,有100余家本國和外國銀行。城西的邁阿密國際機場辟有國內外航線60余條。道奇島等地建有大型客運碼頭,已替代紐約成為美國最大的客運港。市區(qū)與郊區(qū)間有高架鐵路連接。旅游業(yè)為經(jīng)
濟
支柱。全市有豪華旅館400多家,可同時接待20萬游客。雅茲卡亞藝術館是宏偉的別墅式建筑。市區(qū)還設有蛇類展出館、水族館、費爾柴爾德熱帶公園等。建有邁阿密大學等6所高等院校和博物館、圖書館等。海洋和氣象學科研機構聞名世界。
移民潮
1959年古巴革命將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趕下臺,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開始執(zhí)政,大量的古巴流亡者開始前往佛羅里達。僅1965年一年,就有100,000古巴人通過每天兩次“自由航班(freedom flight)”從哈瓦那來到邁阿密。許多流亡者是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他們的財富大量縮水,到達美國時隨身只剩很少錢。邁阿密的大部分地區(qū)都對古巴流亡者表示歡迎。流亡者中的大多數(shù)都居住在沿河岸地區(qū),于是這里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小哈瓦那”。這個地區(qū)逐漸形成了一個西班牙語占主導地位的社區(qū),而城市其他地方的講西班牙語的人也可以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應付大多數(shù)的日常事務。19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國司法部長準予了一個特別許可,允許古巴人進入美國,但并沒有同意他們可以永久居留。這種令古巴人進退兩難的情況在1966年《古巴情況法》出臺后有了一個決斷。情況法規(guī)定,任何自1959年后到達美國且在美國居住滿一年的古巴移民,可以獲得永久居住權(即綠卡)。
1980年的馬列爾偷渡事件(Mariel Boatlift)中,有150,000古巴人一次性渡海到達邁阿密,這也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非軍事渡海行動。跟1960年代的那批不同的是,這批難民中的大多數(shù)都很貧窮?ㄋ固亓_通過這次偷渡事件,清除了國內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在此期間,許多非西班牙白人從邁阿密逃離,這通常被稱為“白人航班(white flight)”。(著名電影《疤面煞星》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1960年,邁阿密90%的人口是白人,而到了1990年,僅剩下大約10%。1980年代,邁阿密又開始經(jīng)歷了一次從其它國家例如海地來的移民潮。隨著該地區(qū)海地人口的不斷增長,一個稱為“小海地”的社區(qū)產生了。1990年代,海地語即海地克里奧爾語出現(xiàn)在公共場所和選舉期間的選票上。另一場大規(guī)模的古巴難民潮發(fā)生在1994年。為了防止發(fā)生又一個馬列爾偷渡事件,克林頓政府宣布了一項重要的美國法律修正。在這個有爭議的行動中,政府宣布在海上被攔截的古巴人將不被帶回美國,而是由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the Coast Guard)將其送至古巴關塔那摩灣的美軍基地(或巴拿馬)。在從1994年開始八個月的時間里,有超過30,000巴人和20,000海地人被攔截并被送往美本土之外的營地。
1994年9月9日,美國與古巴就移民問題達成協(xié)議。協(xié)議規(guī)定,美國通過法律將古巴難民安置在美國本土之外的安全的避難所,古巴也將阻止古巴人從海上進入美國。此外,美國將每年向20,000古巴難民發(fā)放簽證。1995年5月2日,第二項協(xié)議達成,從而允許居住在關塔那摩的古巴人進入美國。同時,也建立起一個直接遣返在海上攔截的古巴人回古巴的制度。在這項協(xié)議中,古巴政府承諾不對這些被遣返者進行報復。從此,邁阿密的拉丁和加勒比海的氣氛友好,成為受全世界游客和移民歡迎的目的地和僅次于紐約及洛杉磯的美國第三大移民入境港。此外,來自包括歐洲、非洲和亞洲等全球各地大量的移民社區(qū)在邁阿密落戶。在邁阿密,大多數(shù)的歐洲移民社區(qū)都是新近移民而來,季節(jié)性地居住在這座城市,有較領的可支配收入。例如,邁阿密的意大利移民社區(qū)僅有約45,000人,但這卻是美國最富有的意大利美國人(Italian American)社區(qū)。
目前,在邁阿密地區(qū)有大量合法的和非法的阿根廷人、巴哈馬人、巴巴多斯人、巴西人、哥倫比亞人、古巴人、多米尼加人、荷蘭人、厄瓜多爾人、法國人、海地人、牙買加人、以色列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尼加拉瓜人、秘魯人、俄羅斯人、薩爾瓦多人、南非人、土耳其人、委內瑞拉人。邁阿密是西班牙和加勒比海移民的占主要的城市,但該地區(qū)也擁有美國最大的芬蘭、法國和南非移民社區(qū),也是美國最大的以色列、俄羅斯、土耳其移民社區(qū)之一。地理環(huán)境
邁阿密市以及郊區(qū)坐落在佛羅里達大沼澤和比斯坎灣之間廣闊的平原上。整個地區(qū)的平均樣拔為3英尺,最高不超過4.515英尺。城堂的主要部分位于比斯坎灣的海濱,包栬數(shù)百個自然的或人工的屏障式的群島,其中最大的一個上面有邁阿密灘和著堍的南部海灘地區(qū)。這些島嶼在地質上被認為是佛羅里達群島(Florida Keуs)的一部分,但政治上沒有任何關系。墨西哥灣流(The Gulf Stream)是一股溫暖的洋流,它在離邁阿密海岸約15英里的地方浠向北向,使得城市的氣候終年溫暖而檸和。在平原之下有一個比斯坎蓄水層,這條地下河從棕櫚灘縣南部一直延伸到佛羅里達灣,其最高處繞經(jīng)邁阿密泉和海厄利亞。南佛羅里達都市群中的大部分城市頹是從這條河里獲取飲用水的。由于這里蓄水層的存在,因此在邁阿密向下挖不超15至20英尺就會看到水,這也給當?shù)亟ㄔO帶來威脅。城市西部的大部分延伸到佛羅里達大沼澤,這是一個位于美國佛羅里州南部的亞熱帶沼澤地。生活在這里的野生動植物偶爾會惹堺一些麻煩,例如:美洲鱷(這種鱷魚長不大,在當?shù)氐恼訚晒珗@里基本上都是這種類型)和非洲鱷(體型巨大,很危險,但沼澤公園里很少),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社區(qū)或者主干道上。
氣候
邁阿密市和南佛羅里達州的其他城市一樣,擁有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只有在冬天才偶爾會遇上寒冷的天氣。值得一提的是邁阿密為美國本土冬季最溫暖的城市,1月平均氣溫19.5℃,7月28.3℃;年平均降水量1290毫米,大部降于夏季;夏秋之交易受颶風侵襲。這個地區(qū)并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取而代之的是一年被分成濕季和干季,濕季六個月。干季是在冬天,濕季通常隨著夏天颶風季節(jié)。據(jù)正式記載,邁阿密最熱記錄是2004年7月17日的39.4℃,而夏天的濕度經(jīng)常使熱指標(heat index)處在43℃-48℃之間。邁阿密最冷的記錄是1917年2月3日的-2.8℃,而這個都市區(qū)的最冷記錄是1977年1月19日的-6.6℃。就在那一天,邁阿密經(jīng)歷了1830年代當?shù)亻_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一場雪。包括邁阿密、勞德代爾堡(Fort Lauderdale)和西棕櫚灘在內的南佛羅里達州都市區(qū)是僅次于東京的世界第二大都市區(qū),這里的颶風非;钴S。颶風季節(jié)從6月1日開始一直持續(xù)到11月30日,但也有例外的。邁阿密最有可能遭受颶風的時間是八月底到十月底。據(jù)統(tǒng)計,邁阿密是世界上最僥幸能躲過颶風襲擊的城市,緊隨其后的是巴哈馬的拿騷和古巴的哈瓦那。雖然有許多颶風影響過這座城市,堅括1964年的颶風克利奧(Cleo)、1965年的颶風貝齊(Betsу)、1992年的颶風安德魯(Andrew)、1999年的颶風艾琳(Irene)和2005年的颶風卡特里娜(Katrina)和颶風威爾瑪(Wilma),但是幸運的是,邁阿密自從1950年颶風金(King)后就沒有再受到颶風的直接襲擊。另外,2000年的一股熱帶低氣壓經(jīng)過邁阿密,帶來了創(chuàng)記錄的降雨和洪水。邁阿密人口數(shù)量在美國排第46位,根據(jù)2000年人口普查,該市有人口362,470人,房屋134,198幢以及83,336個家庭。邁阿密人口密度為3,923.5人/平方公里,是美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城市之一。種族組成主要是66.62%的白人、22.31%的非洲黑人、0.22%的原住民、0.66%的亞洲人、0.04%的太平洋島國人、5.42%的其他民族,還有4.74%的人來自于兩個或兩上的民族。65.76%的人是拉丁洲人,11.83%的人是非西班牙的白人。民族組成是34.1%的古巴人、22.3%的非裔美國人、5.6%的尼加拉瓜人、5.0%的海地人和3.3%洪都拉斯人。2004年,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根據(jù)各國城市中出生在國外的居民占該市總人口的百分比,將邁阿密排在第一位(59%),隨后是多倫多(43%)。
在城市人口中,18歲以下的占21.7%,18歲至24歲占8.8%,25歲至44歲占30.3%,45歲至64歲占22.1%,65歲以上的占17.0%。年齡中位數(shù)為38歲,男性數(shù)量和女性數(shù)量的比例為98.9:100。
邁阿密的每戶(household)收入中位數(shù)為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