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信息港進行報道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97歲生日。6月7日,本報報道了市政協(xié)委員楊慶云建議把“莘縣平原紅色文化長廊”建設成為紅色教育基地的提案。在這樣的背景下,市雜技團原團長王大民聯(lián)系本報呼吁,解放前在莘縣朝城鎮(zhèn)舉辦的“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大批雜技藝術骨干,希望挖掘莘縣朝城鎮(zhèn)的“訓練班”紅色資源,以增加莘縣紅色旅游的底蘊。
朝城的“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雜技藝術骨干
1947年8月9日至9月17日,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在莘縣朝城鎮(zhèn)舉辦了“新藝人典型訓練班”,歷時一個多月,其中設有馬戲班、墜子班、揚琴班、嗩吶班、洋片班、畫塑班、雕刻班、年畫班、笙笛班等訓練班。
“盡管這個訓練班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他對新中國藝術尤其是雜技藝術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這段歷史聊城人不能忘記,尤其是莘縣人更不能忘記。”6月20日上午王大民接受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冀魯豫邊區(qū)跨五省,包括河北的吳橋、滄州以及河南的濮陽等眾多的雜技馬戲班和民間藝人都參加受訓,魯西規(guī)模最大的三個馬戲團——張正振領導的“東盛馬戲團”、孟繼錢領導的“三盛馬戲團”、孟廣富領導的“全樂馬戲團”都參加了訓練班。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大民參加山東和聊城雜技志撰寫,曾訪問了當年參加訓練班的王振沂(聊城地區(qū)雜技團長)、孟廣富(山東省雜技團首任團長),他們談起訓練班都異常興奮和激動:當時參加雜技馬戲訓練班的民間藝人,都得到縣區(qū)政府開介紹信,鄉(xiāng)政府干部擔保,才能進訓練班受訓。在受訓期間,第一次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主要是通過憶苦思甜,控訴舊社會“三座大山”對藝人的壓迫。受訓的藝人都在《告民間藝人同行、同業(yè)、同仁書》上簽名。在外巡演時向未參加訓練班的藝人散發(fā)《告同行同業(yè)書》,并在演出布帷上寫“好爹娘送兒上前線,好妻子送夫把軍參”等宣傳口號。受訓期間,還禁演了一些不健康恐怖雜技節(jié)目,如“吊小辮”“爬鍘刀”“殺人摘瓜”“吃火吞劍”等等。
“正是這個‘新藝人典型訓練班’,讓雜技骨干紛紛走向全國各地,后來的云南省雜技團、貴州省雜技團、山東省雜技團和聊城市雜技團等等的骨干都是從這個訓練班走出去的。”王大民說,訓練班還培養(yǎng)了李鳳英(藝名蓋山東)、孟廣連(藝名草上飛)等這些著名雜技馬戲表演藝術家,這些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呼吁尋找受訓班舉辦地點,向民眾征集受訓班用過的實物
“盡管我77歲了,但當年舉辦‘新藝人典型訓練班’時才5歲,所以,沒有機會參加那次訓練班,我所知道的訓練班的情況都是通過尋訪多位健在的雜技老藝人取得的這些重要信息。”王大民說,唯一遺憾的是,當年訪問健在的老藝人時僅知道在朝城,忽略了問具體的舉辦地點。所以,希望莘縣的文史、黨史、文化界等部門進行實地調研和訪問,弄清“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的具體舉辦地點,進而對舉辦地點進行恢復性修繕,爭取成為莘縣的又一個紅色景點。
王大民還說,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當年在朝城鎮(zhèn)舉辦的“新藝人典型訓練班”,一定會散落在民間不少的實物,比如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發(fā)給受訓的馬戲團體的三角小旗、冀魯豫文聯(lián)民間藝術部短期證明書等等,其中,三角小旗高50厘米,斜邊70厘米,底邊60厘米,旗面為紅色布制成,旗上有白布縫制的“火炬”、齒輪圖案,火炬上寫有“馬戲班改造紀念”,“1947年9月16日”、“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兩枚圖章,齒輪上寫有“翻身斗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黑字。而冀魯豫民間藝術部短期證明書上方印有“翻身不忘共產黨,永遠跟著毛主席走,努力宣傳為報恩”,下方印有“講道理,辦實事,是真聰明;吹新詞,唱新詞,換新腦筋”字樣。當時小旗和證書是馬戲班和藝人的一種光榮和身份。因為當時的受訓班包括八九個班,除了馬戲班用的物件,其他班也會留下相關的實物。所以,他希望莘縣面向全縣甚至全市征集當年“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的實物和資料,還原當年那段紅色記憶。
據(jù)了解,莘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山東省紅色第一縣,是山東省委恢復地,是冀魯豫抗日根據(jù)地的中心區(qū),其境內的丈櫻公路兩側形成了縱貫全縣南北80公里的紅色文化長廊,并獲得首屆山東省政府文化創(chuàng)新獎,成為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大張家鎮(zhèn)紅廟村中共中央冀魯豫(平原)分局舊址、蘇村烈士陵園等是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
莘縣信息港這樣的報道王大民說,市政協(xié)委員楊慶云提交的《關于大力挖掘我市紅綠旅游資源,打造紅綠旅游綜合體的建議》,其中挖掘莘縣的紅色旅游資源是重要內容。而莘縣朝城“新藝人典型訓練班”舉辦地作為潛在的紅色旅游資源不應缺位。
朝城的“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雜技藝術骨干
1947年8月9日至9月17日,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在莘縣朝城鎮(zhèn)舉辦了“新藝人典型訓練班”,歷時一個多月,其中設有馬戲班、墜子班、揚琴班、嗩吶班、洋片班、畫塑班、雕刻班、年畫班、笙笛班等訓練班。
“盡管這個訓練班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他對新中國藝術尤其是雜技藝術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這段歷史聊城人不能忘記,尤其是莘縣人更不能忘記。”6月20日上午王大民接受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冀魯豫邊區(qū)跨五省,包括河北的吳橋、滄州以及河南的濮陽等眾多的雜技馬戲班和民間藝人都參加受訓,魯西規(guī)模最大的三個馬戲團——張正振領導的“東盛馬戲團”、孟繼錢領導的“三盛馬戲團”、孟廣富領導的“全樂馬戲團”都參加了訓練班。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大民參加山東和聊城雜技志撰寫,曾訪問了當年參加訓練班的王振沂(聊城地區(qū)雜技團長)、孟廣富(山東省雜技團首任團長),他們談起訓練班都異常興奮和激動:當時參加雜技馬戲訓練班的民間藝人,都得到縣區(qū)政府開介紹信,鄉(xiāng)政府干部擔保,才能進訓練班受訓。在受訓期間,第一次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主要是通過憶苦思甜,控訴舊社會“三座大山”對藝人的壓迫。受訓的藝人都在《告民間藝人同行、同業(yè)、同仁書》上簽名。在外巡演時向未參加訓練班的藝人散發(fā)《告同行同業(yè)書》,并在演出布帷上寫“好爹娘送兒上前線,好妻子送夫把軍參”等宣傳口號。受訓期間,還禁演了一些不健康恐怖雜技節(jié)目,如“吊小辮”“爬鍘刀”“殺人摘瓜”“吃火吞劍”等等。
“正是這個‘新藝人典型訓練班’,讓雜技骨干紛紛走向全國各地,后來的云南省雜技團、貴州省雜技團、山東省雜技團和聊城市雜技團等等的骨干都是從這個訓練班走出去的。”王大民說,訓練班還培養(yǎng)了李鳳英(藝名蓋山東)、孟廣連(藝名草上飛)等這些著名雜技馬戲表演藝術家,這些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呼吁尋找受訓班舉辦地點,向民眾征集受訓班用過的實物
“盡管我77歲了,但當年舉辦‘新藝人典型訓練班’時才5歲,所以,沒有機會參加那次訓練班,我所知道的訓練班的情況都是通過尋訪多位健在的雜技老藝人取得的這些重要信息。”王大民說,唯一遺憾的是,當年訪問健在的老藝人時僅知道在朝城,忽略了問具體的舉辦地點。所以,希望莘縣的文史、黨史、文化界等部門進行實地調研和訪問,弄清“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的具體舉辦地點,進而對舉辦地點進行恢復性修繕,爭取成為莘縣的又一個紅色景點。
王大民還說,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當年在朝城鎮(zhèn)舉辦的“新藝人典型訓練班”,一定會散落在民間不少的實物,比如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發(fā)給受訓的馬戲團體的三角小旗、冀魯豫文聯(lián)民間藝術部短期證明書等等,其中,三角小旗高50厘米,斜邊70厘米,底邊60厘米,旗面為紅色布制成,旗上有白布縫制的“火炬”、齒輪圖案,火炬上寫有“馬戲班改造紀念”,“1947年9月16日”、“冀魯豫民間藝術聯(lián)合會”兩枚圖章,齒輪上寫有“翻身斗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黑字。而冀魯豫民間藝術部短期證明書上方印有“翻身不忘共產黨,永遠跟著毛主席走,努力宣傳為報恩”,下方印有“講道理,辦實事,是真聰明;吹新詞,唱新詞,換新腦筋”字樣。當時小旗和證書是馬戲班和藝人的一種光榮和身份。因為當時的受訓班包括八九個班,除了馬戲班用的物件,其他班也會留下相關的實物。所以,他希望莘縣面向全縣甚至全市征集當年“新藝人典型訓練班”的實物和資料,還原當年那段紅色記憶。
據(jù)了解,莘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山東省紅色第一縣,是山東省委恢復地,是冀魯豫抗日根據(jù)地的中心區(qū),其境內的丈櫻公路兩側形成了縱貫全縣南北80公里的紅色文化長廊,并獲得首屆山東省政府文化創(chuàng)新獎,成為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大張家鎮(zhèn)紅廟村中共中央冀魯豫(平原)分局舊址、蘇村烈士陵園等是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
莘縣信息港這樣的報道王大民說,市政協(xié)委員楊慶云提交的《關于大力挖掘我市紅綠旅游資源,打造紅綠旅游綜合體的建議》,其中挖掘莘縣的紅色旅游資源是重要內容。而莘縣朝城“新藝人典型訓練班”舉辦地作為潛在的紅色旅游資源不應缺位。